現.深圳凱賓斯基酒店行政總廚
曾.杭州洲際酒店行政副總廚
曾.澳門美高梅金殿主管
曾.深圳洲際酒店廚師長
2015深圳十大金廚獎獲得者
2016深圳市烹飪協會名廚委
澳門旅游學院西式烹調師
踢球踢進了廚房
深圳市在1980年成為經濟特區,到1989年,全國酒店餐飲業尚處萌芽階段。彼時,余元升在南海酒店(深圳第一家五星級酒店)任職前臺員工。
酒店舉行內部足球賽,當時的香港籍西餐行政總廚看他球技出色,邀請他以 “外援”的身份加入廚房團隊。后來,他常常開玩笑說:我是踢球踢進了廚房的。
從此,余元升穿上了白色的廚師服。外婆的一句“跟廚得食”,其實背后是用心良苦。
舊時候的家鄉經歷過鴉片戰爭、國共內戰。長久的戰亂、饑荒,使得僑鄉人民紛紛遠走他鄉到南洋謀生。幾代人都經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,所以家人特別希望他找個安穩的工作。
▲番茄大蝦牛油千層酥
10年打基礎,抄了10年的“作業”
他的廚師職業生涯,最早是從早餐學徒、面包房學徒開始。每天早晨五點半就要到崗,在困倦中烤著香香的面包。
由于好學上進,每當廚房其他崗位有空缺,他就主動申請調職。所以,他也相繼在冷廚、熱廚、粗加工等不同的崗位工作學習,全面學習和掌握各崗位的技能。
工作期間,他會隨身帶著小筆記本和筆,記下操作要點、醬汁制作配方以及搭配等關鍵知識。下班后回到宿舍,再像小學生抄書一樣,把內容工工整整得謄寫到大筆記本上。
西餐的工作環境相對干凈、舒適。但是,要熟悉和掌握廚房各崗位基本知識,至少得有5至6年。要理解和掌握法餐、意餐等主流西餐菜系的精髓,得另外加多少時間,就看個人悟性了。
頭10年時間里,他沒換過酒店,卻換了不少筆記本。往后,他每換工作地點,始終帶著那些本子,脫頁了,也沒舍得扔。一個一個字,就像一塊一塊的石磚,砌成夯實的地基。
▲紅菜頭煙熏三文魚
“傻”人竟兩次接受降薪降職
2005年,余元升已經成為深圳丹楓白露酒店西餐行政總廚。這時,他卻接受降薪降職(初級廚師長),跳槽到華僑城洲際酒店去工作。一年之后,他又一次接受降職(宴會主管)。這一次是跳槽到澳門美高梅酒店。
其實,他兩次接受降職降薪,背后都有著策略性的考量。
彼時,許多國際五星級酒店相繼落戶深圳,本地酒店品牌競爭力慢慢減弱,在管理、出品、硬件,視野等各方面都缺乏國際水準。因此,他要跳出安樂窩,到國際五星級酒店學習深造。
降職降薪又何妨?有時候,退一步,能看到更廣闊的風景。
▲香草烤時令蔬菜配甜紅椒汁
澳門回歸紀念日宴會,背后有一個余元升
他果然看到了更廣闊的風景。
2006年,在澳門美高梅任職期間,他作為宴會主管,參與了多項重要宴會接待任務。比如,美高梅開業盛典、澳門特首官邸府外賣、以及澳門回歸紀念日等大型宴會活動。
宴會出品,最是考量廚師的綜合應變能力。比如說要準備500人位上菜品,他要協助提處理很多事情:制定菜單,菜品需要提前做樣板拍照,廚師培訓,確定上菜流程……
到了正式接待時,幾十人的后廚團隊,要協調出品人員工作,把控出菜時間,每個崗位的工作安排,都要做到非常緊湊和流暢。
有一個細節。他在做宴會菜單時,必定會準備一套素食菜單因應不同客人的需求。
▲澳門美高梅工作照
極端環境提升團隊創造力
2015年,他又回到起點深圳,成為凱賓斯基酒店行政總廚。
第一次統籌凱賓斯基美食節時,余元升和團隊面臨巨大的挑戰。因為酒店已經營業10年,許多硬件設施都老化了。
然而,事在人為。他帶領團隊,把廚具倉庫里一些舊的餐具及用品,經過翻新維修,重新利用起來。回收的木制紅酒箱以及干枯的樹枝等,被用來設計成木制品層架,經過一番修飾,變得美觀實用。
“有些酒店硬件好固然好,但可能會使得廚師懶得思考。有時候,資源越有限,越能夠激發員工的創造力。”余元升說。
▲澳門行政長官官邸外賣團隊(左一:余元升)
中餐要國際化,必須開放包容
余元升認為,中餐的博大精深固然值得我們驕傲。但中國要走向國際化,中餐也必須國際化。因為,食物是承載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。中餐的國際化,是要在保持自我的同時,也要融合,要讓更多人接受中餐。
他生長在中餐的土壤里,吃東南亞菜大,學的是西廚。他創作的路子,就是開放和融合。
以前,媽媽做東南亞烤魚時,會把香料涂抹在魚身上,用香蕉葉包著烤制。日后,這刺激他創作了一道“黑橄欖金目鱸大蒜汁配椰汁芹菜頭泥,芒果菠蘿莎莎醬”。
烹制墨西哥脆皮牛肉玉米餅,他在加工牛肉時,格外注意保留傳統的墨西哥香料調味,同時加入中式調味料,如花椒粉、孜然粉,使得口味更為大眾所接受……
▲余元升在工作中
27年后的今天,余元升已經成為廚界“老江湖”。
如果他想爬得高一點,他可以接受出品總監的任命。可是他笑著說,感謝賞識,我不想整天西裝皮鞋打領帶,這身白衣服,我就打算穿一輩子的了。